银川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焦点丨有一种震撼,叫银川她力量 [复制链接]

1#

她们

在紧急时刻方显担当

勇敢、沉稳、有毅力……

今天

我们一起

致敬卫健系统“她力量”

1

刘彩萍:愈战愈勇疾控“老将”书写担当

刘彩萍是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科科长,年投身疾控工作以来,与甲流、甲肝、麻疹、布病等各种传染病打了18年交道,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传染病疫情处置专家。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被任命为密切接触追访组组长,根据流调报告提供的病例行动轨迹开展排查,找到所有的密切接触者。

疫情防控初期,宁夏的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出现在了银川市,面对新出现的传染病,大家没有任何密切接触者追访的工作经验,刘彩萍多次与领导商讨工作程序,并积极学习其他地区的工作经验,摸索出了一条适合银川本地的可行有序的工作程序。

打电话,这是密切接触追访组每天做得最多的工作,最多的一次,他们针对一例病例连续拨打了个追访电话,如此大的工作量,意味着喝一口水都抽不出时间。“接打电话时,总会遇到密接人员发牢骚、不理解、埋怨、谩骂、甚至怀疑我们是诈骗电话,我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当对方不耐烦地挂断电话后,我们不能放弃,再联系,实在不行就发信息,必须保证密接人员%追访到位。”刘彩萍说。

年起,刘彩萍调整至流调组工作,担任第三流调突击队队长,负责火车站境外返银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和新冠肺炎确诊及疑似病例的流调工作。这项工作对调查员的要求更高,要深入现场,帮助患者回忆近14天的行动轨迹,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位密接和次密接人员。同时处理全国各地发来的协查函,为银川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保驾护航。银川10.17疫情期间,刘彩萍连续一个多月吃住在单位和宾馆,未踏进家门一步,对于自己的两个孩子,唯有亏欠。“选择了疾控,就是选择了奉献,况且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肩上扛着责任。”她说。

在抗疫的同时,作为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科科长,科室的日常工作她也一项都没落下。科室承担着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工作、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等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工作、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情况、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工作、肿瘤登记随访项目管理工作、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工作(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地方性饮水型氟(砷)中毒监测工作)、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布病防治工作等,一边抗疫一边推进这些常规工作,压力不可谓不大。刘彩萍从未抱怨过,她将疾控人细致认真、不怕劳累、不辞辛苦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激流勇进,愈战愈勇。“只要有决心做好一件事,就会有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始终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为自己的选择的事业而不懈奋斗。”刘彩萍说。

2

杨秀芹:“监”守岗位“卫”疫而战

水质安全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居民家中的生活饮用水是否达标?游泳场馆等公共场所的水是否符合相关卫生要求?有一群人在尽心尽力地监督着,杨秀芹就是其中之一。

杨秀芹是银川市卫生监督所公共场所科科长,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公共场所与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

生活饮用水供水设施隔多长时间清洗、消毒?供水单位未取得卫生许可擅自供水的怎么处置?这些专业知识深深印刻在杨秀芹的脑子里,她每年参加卫生执法单位检查余家,每年平均办理案件10余起。

办理案件时的杨秀芹有一种不卑不亢的认真劲儿,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铁原则,即使面对各种干扰和诱惑,从不动摇初心,恪守清正廉洁的底线,保持公正执法的本色,绝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跑现场、取证、仔细研究法律适用,她经手的案件无一被提起行政复议与诉讼,也从无执法错案发生,个人执法技能和业务素质在业界颇有口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水健康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饮水的投诉也逐年多了起来。“我家的自来水有一点异味”、“我家自来水颜色不太对”,处理这样的投诉案件也是杨秀芹的工作职责之一。有一次接到投诉,跟当事人联系时,当事人态度非常不好,导致杨秀芹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处理投诉的过程中偏听一方言辞,处理结果让投诉人不满意。

冷静下来后,杨秀芹深刻反省了自己,主动联系了投诉人,真诚致歉,并重新认真地查找了投诉人反映的饮用水问题,并联系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上门一起查找根源,圆满解决了问题,得到了投诉人的理解与感谢。“那一次对我影响非常大,人民公仆为人民,老百姓的事都是大事,我们执法不就是守护吗?当真正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时候,那种职业光荣感和神圣感油然而生。”杨秀芹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杨秀芹肩负起了公共场所疫情防控的监督检查,年10.17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上一线,投入到流调溯源工作。面对新的挑战,她拿出了公共卫生人员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快速学习流调溯源工作技能,踏上了新的战场。“作为一名卫生监督员,国家培养了我,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力所能及的力量,不正是我的初心和使命吗?说多少都不如俯下身去做,我愿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这份初心和使命。”杨秀芹说。

3

李海艳:青春在急救岗位上绽放

20年不分昼夜奔波在急救第一线,20年将医院,20年次次险情急救都有她的身影,她是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急救医生李海艳。

诚恳、踏实、爱笑、话不多,这是李海艳留给大家的普遍印象,但到了急救现场,她以干练、严谨、过硬的技术和效率折服同行。“急救现场就是战场,争取时间,就是争取生命,迅速判断、快速处置就是一名急救医生能力和价值的体现。”李海艳经常这么说。

有一次,李海艳接诊了一名临产的孕妇,情况非常危急,送诊路上孕妇和家属非常紧张,李海艳在救护车途中冷静有效地处置,使处于危重险情医院并安全生产。

事后,患者家属专程到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找到李海艳,当面表达谢意,并送来元红包,她在祝福母子平安的同时当场婉拒,爽朗一笑:“都是我应该做的”。

“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院前急救是李海艳热爱的事业,因为热爱,付出多少都不觉得辛苦。院前急救工作应急性强,没有固定休息时间,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在做什么,只要接到中心的应急指令,必须放下一切奔赴急救一线。

年5月,银川市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人,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承担起转运病人及疑似病人的任务,业务能力过硬的李海艳成为首批转运人员,圆满完成了这项充满危险与挑战的转运任务。

同年9月,甲流在某学校爆发流行,李海艳主动请缨承担住校保障和转运任务。

转运任务多数是在深夜,城市在沉睡,她摸黑离开孩子和家人,穿着防护服穿梭在茫茫夜色中。

从事院前急救工作十多年来,李海艳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早出晚归,她从不叫苦喊累。

急诊出诊也时常有意外的麻烦,有时会遇到醉酒或群众不理解,尤其是人手不足时一人出诊,她是女同志,有时会遇到谩骂甚至动手,李海艳总能凭借丰富的出诊经验和技术巧妙化解,及时做出救治处理,避免冲突,保证诊疗顺利进行。

投身院前急救20年了,李海艳接诊的急危重病人超过人,没有一个因为错过抢救时机而耽误病情,她参与了数百次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抢救和各类区市级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从未发生一起病人投诉。

新冠肺炎发生以来,李海艳在出诊、做急救培训的同时,还肩负着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主抓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的院感防控,并为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定期采集核酸。

工作上兢兢业业,可提起家庭,李海艳总有愧疚感。由于经常上夜班、应急班,四年级的儿子经常无人辅导功课,老师多次打电话沟通此事,她也只能尽力挤时间,心里是说不出的愧疚。但她并不后悔选择这条路,“工作确实很辛苦,也不得不舍弃一些,但我觉得院前急救工作是神圣且高尚的事业,能从事这项工作,我是幸福的,我愿用自己的毕生所学换取患者的生命健康。”

4

李萍:把专业技能发挥到极致,是我的心愿

“李队,有个排查对象特别难沟通,还得你出马!”

在银川市流调溯源突击一队,队长李萍是公认的“镇队之宝”,所有搞不定的流调排查都会找到她,而她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李萍是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结核病防治科科长,从事疾病控制工作已有24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密接排查组、流调溯源组组长,率队开展密接人群排查、流调溯源等工作,直到今天,依然战斗在抗疫一线。

同事眼中的李萍总是自信从容,无论面对多艰难的处境,都能尽全力突破重围。

年10月,疫情突袭银川,李萍刚刚接手了一支临时组建的流调溯源机动队,就接到了工作任务:对一名确诊病例开展流调溯源及相关疫情处置。队伍中只有2人是业务熟手,其他14人均是临时抽调的新手,新人连培训都没来得及做,怎么开展工作?

然而疫情当前,一分一秒都耽误不得,李萍果断决策:一边培训一边干,无论多难都要完成任务。从白天都黑夜,又熬过一个通宵,她带领队员完成了名密接者的流调报告,并排查出0多名次密接人员,全部妥善管控起来,没有出现任何纰漏。

“那是抗疫三年来压力最大的一次”,李萍笑着说,辛苦自然不必说,但在她心里,一切辛苦都是历练,一切历练都是成长,而她如今在工作中的游刃有余离不开这些历练。

能够成为流调溯源队的镇队之宝,李萍其实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在从事性病、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特殊人群,她自学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如今,这项技能在流调溯源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与流调对象沟通时,她懂得共情和倾听,从来不会冷冰冰地询问,而是一边疏导情绪,一边获取信息,总能说到对方心坎里。

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干练的工作作风、清晰的工作思路,如今李萍牵头负责着全市三公(工)联动信息排查工作,协调公安、网信、卫生等多部门对外地协查信息进行处置。抗疫已经三年多了,她从来没有下过火线,虽然辛苦,心里却是充实的,“我是疾控科班出身,对这个职业是真的热爱,经过这么多年、这么多岗位的历练,能够尽我所能,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发挥到极致,这是我的心愿,甘之如饴。”李萍说。

记者:沈亚婷

审核:马玲艳刘沛昊

编辑:马玥

“分享+赞+在看”

告诉身边更多的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