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3日消息(记者牛谷月)24载“山海结盟”,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闽”和“宁”两字因此紧紧结合在了一起。福建和宁夏两省的协作始于扶贫,但绝不止于脱贫。两省通过电商扶贫协作,创新了助农扶贫兴业之路,如今已由单向援助的“输血式扶贫”向双向互动的“造血式扶贫”转变,互惠互利、共同发展。12月18日,随着“山海携手优品云行”闽宁协作消费扶贫周的启动,央广网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位于闽宁镇的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实地探访了这一闽宁电商合作的新模式。央广网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位于闽宁镇的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宁夏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平指出,宁夏通过电商扶贫协作,“创新了助农扶贫兴业之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省域全覆盖,走出了一条‘电商+产业+扶贫’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带动就业人数35.22万人,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5万人。像闽宁禾美这样的电商扶贫车间,打通了贫困县区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距银川不到50公里的闽宁镇是一个生态移民镇,居民主要由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搬迁而来。闽宁镇因扶贫而生、因脱贫而兴,在闽宁扶贫协作机制的促进下,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作为闽宁电商合作的新模式、新力量,应运而生。“喜欢我们宁夏枸杞干的宝宝们可以点击链接下单了。”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的网络直播间里,主播马燕妆容精致,熟练地推销着手中的各类宁夏特产。29岁的马燕是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巧媳妇”直播团的一员,和另外5名主播一样,他们都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平均文化水平不到小学。来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工作之前,她们的生活多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丈夫外出打工挣钱,女人在家照顾孩子和公婆。“我当时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马燕说。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的网络直播间里,主播熟练地推销着手中的各类宁夏特产。现在的马燕有了一份就在家门口打工的稳定工作,每个月至少有块的工资收入,每天化着精致的妆容上班,这是她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之前做饭带孩子,我就没化过妆,想跟老公要点钱去买化妆品,费劲得很。现在我挣工资了,看上哪个我自己买,每天都化得美美的,日子过起来有精神。”马燕一边熟练地操作电脑打印订单,一边和记者分享她的喜悦:她和老公现在还自己买了房,从公婆家里搬出来住了。“以前全家靠我老公出门打工的钱过日子,没有存款。现在我挣工资了,每个月家里花我的工资还有剩余,我老公打工挣的钱就能攒下来了。”公婆资助点,加上自己攒的存款,马燕一家如今住进了自己买的房子里,过上了自己幸福的小日子。车间里的“补习班”据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负责人徐美佳介绍,电商扶贫车间主要依托电商平台,向全国销售枸杞、干果等各类宁夏土特产。目前共录用原隆村员工5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4人,90%为留守妇女,90%只有小学文化。“一开始我在车间员工里连个会用电脑的人都找不到,而且他们当时几乎都大字不识几个。”提起当时的境况,徐美佳感慨万千。为了帮助这些建档立卡户顺利就业,他们不会用电脑,徐美佳就从开关机教起;“巧媳妇”们不会直播卖货,又不识字,徐美佳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