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银川市探索自管自治新模式用红心点亮民 [复制链接]

1#

探索自管自治新模式,银川——

用“红心”点亮民心为文明注入动能


  在小区,发现了问题怎么解决?周边门店的经营秩序如何规范?这些以往悬而未决的治理难题,随着一条自治新路径,实现了治理组织同心、服务贴心、居民安心,为银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入了新动能。


  小阵地承载满满的幸福


  近年来,丽景街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把基层党建与小区物业有机融合,以“红色物业”为引领,通过激发党员群众、社会组织、在职党员等资源共同参与党建服务、社会治理的热情,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用“红心”点亮民心,小区“活”起来了,民心“暖”起来了。


  9月22日,在八里桥社区金水花苑小区“暖心阳光党建服务站”里,看着墙上的老照片,在场人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过去,党员哈燕玲指着墙上的照片,给大家分享着她童年的趣事。“以前跳舞都在室外,自从有了服务站,再也不怕风吹日晒了。”社区舞蹈队队员徐香玲说。


  据了解,“暖心阳光党建服务站”不止为居民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更为居民搭建议事平台。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大家说了算”原则,制定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小区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共同为居民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以前小区内存在公共设施损坏、环境脏乱等问题,现在通过协商议事均得到解决。


  “近年来,丽景街街道各社区发挥业委会自治强基作用,让党员群众‘活动有场地、议事有场所’,服务站虽然不大,但功能齐全,不少居民都喜欢来这里。”丽景街党工委书记姬晓莉说道。


  老中青传好自治管理接力棒


  “王叔,您家的花盆可不能摆在楼道里。您看,小区现在环境好、设施全,咱们居民可得维护好,这样不仅自己住得舒心,也为创建文明城市助力。”每天,家住丽景街银虹社区汽修厂三号楼的居民周海兵都会在小区内转一转,把发现的问题记一记,遇到居民的事情帮一帮。


  汽修厂三号楼始建于年,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屋破旧、基础设施老化问题严重凸显,了解到居民的不同需求,相关部门两年前对楼栋进行了改造,社区还挖掘热心党员、居民,形成了环境卫生保洁、安防秩序维护等自治管理模式。


  自管小区初期,周海兵的父亲周平安毅然站了出来,扛起了管理小区的重任。在他的努力下,裸露空地成为了有用的停车场。去年周平安去世,深受父亲感染的周海兵也投身到管理工作中。更换下水井盖,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小区树木打药、帮居民购电买水,每一项工作他都及时做好。14岁的女儿也在他的影响下,参与了社区的志愿服务。


  “老中青”三代的接力助跑,让老旧楼栋实现了从“无人服务”向“自治管理”的完美转变。周海兵说:“小区美丽,需要居民共同来维护,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美丽。”


  创新工作方法引领文明风尚


  “雕像上是不可以坐的,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呀。”志愿者劝导一位小朋友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在鼓楼南街,有个志愿者队伍,他们由商户志愿者组成,每天定时巡逻、文明劝导,督促商户做好“门前三包”工作,实现商圈共治和商户自治的良性互动。


  今年以来,新华街街道创新方法,提出“”工作法,即:建立一个志愿服务驿站,组建新华志愿服务队和步行街商户志愿服务队两支队伍,以“街道吹哨、部门报道”机制为载体,实行联席宣传、联动攻坚、联合推进“三联”工作机制,实施“先锋工程”“群英工程”“暖心工程”“公益工程”,形成“创特色、出经验、树品牌”的“四树”工作格局,做到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定进度、定时限“五定”,对重点区域定期巡查、自查自改,对重点问题进行协调,形成精细化管理和常态化管理相结合的联动机制,确保文明创建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件件有着落。


  “志愿服务让商圈‘朋友圈’更大了,生态圈更好了,各类企业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新华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银川晚报记者肖梦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