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长注意银川1岁男童误吞两枚电池,急送 [复制链接]

1#

导语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减少外出,孩子们也都宅在家里玩耍。但窝在家里躲过了病*,有些意外却防不胜防。

这不,3天前,银川一个不到2岁的小朋友误吞了2枚纽扣电池,被送到医院急救。

1岁多小孩误吞2枚纽扣电池

小男孩家住贺兰县,1岁4个月的他正处于口欲期,抓到什么东西都喜欢喂到嘴里尝一尝。

小朋友家里有6块废旧的纽扣电池,是过去两年内从各种电器、电动玩具上换下来的。

3月3日这天,孩子抓住电池当玩具玩,大人上个卫生间的工夫,他就把电池喂到了嘴里。

误吞之后,孩子非常难受,恶心呕吐,家长一看电池少了,当即明白发生了什么,医院跑。

当晚接诊的医院儿童急诊,医生检查后发现,电池的个头比较大,直径2厘米左右,接近5分钱硬币,而且孩子吞下了2枚,取出非常困难。

医院再次复查正位腹平片,发现电池掉进了胃内,遂转诊到小儿外科。

考虑到胃酸腐蚀电池后会引起电池内部化学物质泄露,引起中*及消化道损伤,小儿外科立即收住院,同时联系消化内科及麻醉科,准备做手术,通过胃镜探查并取出电池。

胃镜+食管镜接力取出

3月4日凌晨4点,一切准备妥当后,医生将孩子接入手术室,麻醉医师李霞实施了麻醉后,孩子安然入睡。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闪明海及副主任技师白东利联手,利用胃镜进入胃腔探查,发现胃里面有大量食物残渣干扰,仔细寻找后没找到电池。向家属告知病情后,家属拒绝进一步手术探查,要求暂时观察。

术后再次复查,看到电池依然在胃腔里,小儿外科主任医师苏泽礼综合考量后,提出诊疗方案:有手术指征,且不能等太久。虽然第一次胃镜取异物失败,但直接开腹探查,对孩子损伤比较大。因此等胃里面的食物残渣排空后,再做一次胃镜探查,并尝试异物取出,必要时再开刀!

3月5日早晨,多个科室密切配合,再次为孩子做胃镜探查。这一次,胃里的食物残渣已排空,可以清楚地看到电池,医生操作胃镜,利用网篮抓取电池后,慢慢往上提。但到达咽喉部位时卡住了,尝试了几次都无法取出。

苏泽礼再次分析病情想办法:先上胃镜,把电池提上来,放在食道狭窄处,然后再上食道镜,把电池从狭窄处取出来。

最终,在多个科室的配合协作下,两枚黏在一起的电池终于成功取出,大家都松了口气。

过年到现在4个孩子误吞磁力珠

苏泽礼说,疫情防控期间,除了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其他科室也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从过年到现在,小儿外科接诊的误吞异物的小患者不比平时少,除了误吞电池,误吞磁力珠的孩子他们先后接诊了4个,情况都非常危险。

苏泽礼说,消化道异物在儿童中非常多见,其中以6个月龄到6岁之间的儿童占比最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对物体的判断不成熟,容易将物体放入口中。

“大部分异物可以排出体外,但像磁力珠、电池等异物会对患儿造成危害。本例患儿,镜下见电池对胃壁及食道壁已经产生损伤。”苏泽礼说。

很多家长把磁力珠当益智类玩具买给孩子玩,殊不知磁力珠一旦误吞,就会化身为凶器。“误吞一颗问题还不算大,但是很多孩子今天吞一颗、明天吞一颗,家长根本不知道,这些磁力珠位于肠道不同位置,一到体内马上吸在一起,导致肠道也挤在一起,会出现梗阻,还会把肠子磨个洞。”苏泽礼说。

最近该院接诊的4个误吞磁力珠的患儿中,最严重的一个孩子误吞了20颗,肠道磨穿了6个洞,只能开腹做手术取出磁力珠,另外几个孩子也都吞下了十几颗磁力珠。

苏泽礼提醒,家里有6岁以下的婴幼儿,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儿童摄入异物的风险,不要将硬币、纽扣等小物品给孩子当玩具,电池、磁力珠更要不得。有风险的物品收纳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避免误食异物。

新闻转自:银川晚报

声明:部分资料为转载内容,文章版权归原作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平台只提供转载参考

本平台拥有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