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7月70城房价银川涨幅2领跑,北上广深 [复制链接]

1#

在头条热榜中,7月份房价上涨情况引起了市场热议,7月份的房价上涨排行中,70个大中城市上涨涨幅最大的是银川,涨幅2%,北上广深涨幅分别为0.3%、涨0.4%、涨0.8%、涨0.6%,低于1%的涨幅。

房地产市场从疫情期间的线下销售萎缩,让龙头房企现金流紧张,到复工复产阶段楼市回暖,并且5月出现百城房价上涨的行情,深圳更是出现了15%的领跑涨幅,周边城市东莞大涨12%,最后引来的就是各大城市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密集调控。

但我们从7月房价上涨行情来看,虽然在密集调控下,房子的上涨幅度有所回落,但是依然保持稳定上涨,这意味着什么呢?

一二线城市保值,三四线城市家庭置业需求逻辑

我们从7月份的70个大中城市上涨行情中,看到了房地产市场在密集调控下,涨幅有所回落,但保持稳中有进的状态。为何在密集调控和限制资金流入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依然保持增长呢?

首先虽然7月迎来密集调控,但是这不意味着大家对房地产的热情下降,调控是对购房门槛和资金渠道进行控制,但是没有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住宅和保值需求。

另外一个方面,疫情压制的购房需求在5月份开始集中爆发,调控密集,但不代表压制的购房需求已经得到完全释放,只是部分投机群体的购房资格被限制而已;另外在复工复产阶段,经济第二季度反转增长,市场处于宽松货币环境,热钱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带来的上涨行情,并没有随着调控马上结束,而是有一个缓冲空间。

7月份的上涨可以看作大众买房热情和市场热钱的余热带来的上涨行情,最终还是要回归维稳第一,住房不炒,逐步软着陆的基调。

地产拉动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大众买房躺赚模式过去,逐步过渡到区域经济发展平衡阶段,专业小众的房产配置逻辑。

整体来看,疫情之后,金融市场不稳定阶段,房子依然是国民资产配置的选择,相对安全,简单来说,大多数工薪阶层都是选择一二线城市工作,然后回到三四线城市买房解决置业居住需求,而有闲阶层则是配置一二线房产实现保值作用,避免财富稀释,当然也存在投机炒房群体。

城市发展进入区域平衡阶段,城市圈和湾区经济存量市场依然有机会

我们目前完成了基础城市化,形成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由于集中了稀缺资源和服务,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和产业集聚,这也是一二线房价稳定保值的基础

而下一个阶段通过城市圈和湾区经济,比如京津冀,中西部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洲地区,来平衡不同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问题,把稀缺的资源和服务,人才,分流到其他城市,最终才能实现整体的城市化经济发展的升级,而不是出现两极分化。

这也意味着未来城市经济区和湾区经济圈里,存量房地产市场依然有投机机会,城市圈经济发展自然离不开,交通枢纽建立,商业配套升级,产业圈和商业圈发展,而这也好带动相关地区房价出现上涨,但这种上涨不会是以前的上涨,而是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升级带来的稳定增长,不会对城市圈经济发展有负面效应的增长。这种增长是稳定的,基于住宅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属于专业小众时代的房地产配置逻辑。

机构的房地产配置逻辑,值得学习

买房也好,其他资产配置也好,其实都是需要考虑个人财务情况和需求来决定的,需要做风险评估,而不是停留在跟风模式。

房地产投资的鼻祖,苏世民说:房地产的配置要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不亏钱,一个是选择具有成长性的不动产投资

举个例子,苏世民掌舵的黑石集团,从20万规模做到亿美金,作为全球最大不动产投资机构,配置房产的专业性和不动产的管理经验是全球最优秀的,也被万科和恒大争相模仿和学习。

苏世民投资不动产的经验中,不是跟风逻辑,而是逆势思维,在08年房地产不被看好的阶段,底部买入了大量不动产,然后通过剥离不良资产,进行修正优化,把不赚钱的不动产产业变成了优质盈利资产,每年给他带来25%的回报,成为美国的房东。底部买入是不亏钱的选择,而优化重组则是看到行业的成长性,存量市场里的优质不动产资产。最终也把握到了房地产的*金十年发展

当不动产*金阶段过去,是不是就意味着所有不动产投资都没有增长空间呢,答案不是的,市场是轮动的,也是相互关联的,苏世民在互联网电商崛起的时候,观察到了物流仓储等不动产市场的投资机会,认为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集团,亚马逊等电商大佬的互联网公司,必然离不开线上线下物流发货需要的仓储物流不动产,于是他在全球配置了大量仓储物流不动产。如今这个板块不动产带来的回报超过所有不动产板块的回报。

这是在互联网电商*金发展期,挖掘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机会,同样的当北上广深城市化完成,房地产*金阶段过去,下一个城市圈经济和湾区经济阶段,以及未来的物联网和智能商业时代,你能否在存量房地产市场中,找到与城市圈发展,智能商业发展相关的不动产投资机会呢?

这就是专业机构配置房地产的思路,不停留在行业周期,而是从经济周期发展和未来风口着手,并且对市场资产进行优化重组,最终实现不动产。危机也是转机。

苏世民在黑石年薪7亿,花了两年时间写了一本新书《我的经验与教训》,总结了自己的不动产投资经验和教训,价值15亿美元,涉及私募和不动产投资和管理的15条法则和25个原则。也是一个顶级私募机构CEO的职场人生的分享,非常适合职场人,创业者和企业管理人士学习和借鉴。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美)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83.3购买

马云看完这本书后说:我们无法复他的传奇创业历程和人生,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经验教训里受益良多。

这本书也得到了马明哲,马化腾,张一鸣,李彦宏,沈南鹏,许家印,万科郁亮,张近东,钱颖一,杰克,韦尔奇,高瓴资本张磊等50多位金融投资圈和企业家人士的推荐。书中有适合每一个行业,每家企业和每个管理者的管理原则和投资理念。也是个人不动产配置必备的专业书籍,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本书,学习专业不动产投资理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