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兰州交通大学激活高铁大脑中枢中国教 [复制链接]

1#

年12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至陕西省西安市的高速铁路——银西高铁正式通车,这是国内首条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有砟高铁。银西高铁纵贯陕甘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包头(银川)至海口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塞上江南”、*土高原和关中平原。

通车当天,看着手机里的直播画面,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研三学生徐凯激动地流下了泪水,“作为参与此次项目的科研人员,我很骄傲也很自豪。银西高铁正式通车,自己也为这项伟大的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银西高铁正线长多公里,穿越毛乌素沙漠边缘和*土高原,沿线地质发育特殊,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项目前期的“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高铁建设的成败,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学院“四电BIM工程与智能应用”研究团队负责这一重要环节——运用“互联网+BIM”技术构建四电工程建设与施工管理平台。

四电工程包括通信、信号、电力和电气化工程,是站后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高铁开通运营的动力和“大脑中枢”。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以BIM技术为核心,综合运用GIS、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铁路工程建造智能化,已成为智能铁路的研究热点和主要研究方向。银西铁路是铁路总公司BIM技术在站后四电工程应用的试点工程,由兰州交通大学与银西铁路有限公司、铁一院、中铁三局共同研究制定BIM技术在四电工程施工阶段系统性应用的技术方案。

兰州交通大学“四电BIM工程与智能应用”研究团队是一支由青年教授、领域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中青年工程师及相关方向研究生组成的集科研能力、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一体的专业化团队。该团队成立于年,承担了覆盖我国高速铁路、城轨交通和其他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任务。研究团队总体负责人、兰州交通大学现代交通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郑云水介绍,铁路四电工程设施大多是沿铁路沿线布设,数量多且分布广,参建单位之间、建设阶段之间、专业系统之间不断交互协作,形成了大量工程接口,而各阶段的专业人员在业务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信息交互。BIM技术是目前解决类似复杂工程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共享各阶段模型与信息,帮助各专业快捷沟通和协调,并在统一标准下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工程设计、建设与运维质量。

高铁四电的构造是典型的线性结构基础设施,如何在高铁四电建设中运用BIM技术?一般来说,一条高铁线近千公里,平均每50公里就必须配备一个变电所、3公里设一个基站,还有箱式变电站或者中继站都需要根据里程来建设。“过去,四电工程一直是依据二维平面设计图纸来建设,技术相对滞后,返工是常态。运用BIM技术,建设期间每个安装技术细节都会形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