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7位传统医院院长变身互联网医院院长,他们 [复制链接]

1#

自从年12月起,医院上线。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时,在习主席演讲发言中被提及,一时风光无限。

一年多过去,医院在全国发展得如火如荼。截至年3月20日,国内医院数量已经增加到79家。其中上线运营的有48家,在建的有31家,预计到年底,医院数量将破百。

而去年11月,动脉网也针对医院的热点,进行了深入的产业研究,并发布了《医院报告》。

从目前市场上的医院看,主要的建设主体分为三种:*府主导建设型、医院主导建设型、企业主导建设型。

其中*府主导建设型是各级*府部门支持指导下建立的区域分级诊疗平台,如医院、四川医院、宁夏医院等;

医院原有信息化基础上升级而成的远程接诊平台,医院或医联体范围内患者为主。如浙一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

企业主导建设型,通过与一医院合作为患者服务,如39医院、医院、好大夫银川医院、丁香园银川医院等。

动脉网针对以上三种医院,列举了其中部分医院掌舵者的观点、管理心得等内容,并将他们分为了传统院长兼医院院长、企业家兼医院院长、医疗从业者变身医院院长。

医院作为“互联网+医疗”发展大趋势下最具有探索意义的应用,其管理横跨医学、管理学、互联网等多个领域。那各家医院的掌舵人都是谁?他们有着怎么样的特点?如何管理医院?管理的效果如何?

宁夏医院院长杨银学

杨银学如何转换医院与实体院长角色

“医院是骏马,医院变成一匹飞马;医院医院,医院是用互联网为各级医疗机构赋能。”杨银学告诉动脉网。

杨银学,从年起,杨银学便担医院院长,面对地方经济发展落后,医院整体实力薄弱的困境,他勇于“突围”、敢于“亮剑”,医院发展和建设思路,从多方面齐抓并举。

历经十二年的艰苦奋斗,他医院建设成为服务人口达万、辐射范围公里,毗邻陕、甘、宁、蒙等省区的区域性医学中心,使宁夏及周边兄弟省份的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的兴起,宁夏是国家远程医疗*策试点省份。在年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卫计委就发布了《关于同意在宁夏、云南等5省区开展远程医疗*策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建设覆盖全区的“国家-自治区-市-县-乡”五级分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期间,宁夏大力实施健康宁夏建设工程,明确要建立全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开放共享,完善远程医疗网络体系。

因此,微医和西医院——医院共建宁夏医院,整合微医与医院线上、线下优势,并优先落地贺兰,让宁夏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国的优质医疗服务。

“我非常有幸受邀担任宁夏医院的院长,能够将自己在医疗行业,医院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更多奉献给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医院的建设,将给宁夏乃至西北的人民群众提供看病就医很多的便利和实惠。”杨银学说。

以医院为抓手,统一检查检验质量标准,医院互认,这是杨银学对宁夏医院发展的第一个小目标:“未来宁夏医院重复建档,而是像信用记录一样,医院里看病,医生随时都可以完整调出患者的资料。”

在杨银学看来,医院为基础的医院,医疗安全才能有保障。目前医院已顺利通过“国家卫计委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是西北第一医院,已实现与分支机构、医院医院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

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医院通过远程医疗,基层医生有疑难杂症解决不了,医院,医院解决不了,还可以联系国内甚至国外的医生。

于慢病管理而言,“当前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精神类障碍这五大类慢性病依然呈现上升趋势,只有通过医院,才能把慢病管理起来。”

杨银学解释,慢病管理需要三个重要环节:符合统一规范的检查、经过准确评估的数据、对人群进行有效的干预。而医院可以通过信息化统一检查数据,通过大数据平台精准评估数据,通过远程诊疗弥补因医护人员数量的缺乏而无法有效完成的健康干预。

医院在慢病管理方面是短板,如今医院搭建后,宁夏医院一方面能坚持原有的实体医疗体系,另一方面也能搭上医院,接触更多先进的技术。对于杨银学来说,医院管理经验,将是医院的扎实基础。时常在医院医院之间切换,并不是难事。

据他回忆,自从宁夏医院开业以来,有一位兰县常信乡67岁的老董是首个尝到宁夏医院“甜头”的人。他因患左股骨粗隆间骨折,通过宁夏医院,医院医院专家,三方远程为老董确定了手术方案。引入全国资源,医院,多万宁夏百姓均能享受到宁夏医院提供的预约挂号、在线支付、检查检验报告共享、健康云卡等“健康福利”。同时,宁夏医院还可以借助规模化的优势实现药品的反向定制。

医院院长于广*

于广*如何改变儿科挂号难

为了改变儿科挂号难的问题,医院院长于广*于年率先宣布启动儿科医院平台,医院和微医合作共建的“医院”正式投入运用。

医院转型到医院,对于于广*而言,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他医院管理经验,对医院、医疗、医药、互联网技术和运营有着深刻理解。长期从事卫生*策、医院管理、区域卫生信息化、儿童保健等理论研究和实践管理工作。

近年来,具体组织实施了上海“医联工程”项目,并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共享、医院信息化管理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儿童保健方面,组织开展早产儿生长发育监测评估与儿童多动症的医教结合干预模式研究。

从管理方式来说,于广*运用以往的经验管理到现在的依赖于数据检测来管理,也是很大的变化。所谓的数据检测,即业务运行的指标检测,包括患者的就医数据,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行为特点;患者的临床信息,如疾病、诊治、检验检测结果,这为开展临床研究和安全管理提供很好的支撑;费用信息资料,医院的运行和*府的决策支持提供帮助。

当时,于广*被媒体称为他是较早开始利用智能终端+医院服务能力,也是互联网接受度很高的院长。

他告诉动脉网,市场上“互联网”和“医疗”的结合,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本质还是医疗服务,互联网是手段,解决目前医疗资源配置、医疗信息传输的问题。

针对“看病难”的问题,互联网的特性恰好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像患者现在能够快速地搜索到相关医疗信息,知道找哪个医生看病更合适,非常便捷。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距离,可以通过远程、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远程医疗服务。

互联网不会一夜之间颠覆整个医疗行业,而是在微创新中逐步颠覆,最重要的是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来为医疗制度的改革创造条件。比如,互联网可以为分级诊疗创造条件。有了互联网的手段,转诊会更加便捷。

互联网医疗它的核心,是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一系列技术,围绕解决医疗服务中的患者痛点问题和医务人员痛点问题,最终提升价值,提升整个健康服务的效率和效益,来产生实际的效果,这是互联网医疗的本质。

改变后最明显的是原来排队等待,现在在家就可以预约挂号、付费,简单的病情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咨询。医生的服务方式也随之改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直接处置患者的病情,查询医疗资料,甚至有助正确诊治,这都是非常大的改变。

甘肃医院院长米登海

米登海模式助力分级诊疗

年,米登海临危受命,出医院院长。医院拥有张床位,但使用率不到30%,病人投诉不断,医院发展陷入困境。

新官上任三把火,米登海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经过近一年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医院终于焕发新生。当年年底,医院职工拿到了久违的全额工资和绩效奖励。

从此,他被同事称作是一个有理想、有责任、医院管理者;被患者称作是一个称职的医生。

而甘肃医院的落成,更是证明了米登海改革医疗的决心。他以医疗模式和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打破过去僵化机制和落后思想,确立了“做精做强西医优势学科,发展壮大中医药特色,建设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精神卫生中心,坚定不移地走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探索总结“西医+中医+心理”三结合治疗的特色医疗服务模式,为医院医疗模式和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病人信任度和满意度达到98.6%。

甘肃省二院近年来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而探索出来的新的医疗模式被称为医疗模式。试图使优质的医疗资源、优质学科或者这种组团式、抱团式的学科可以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即在保健就医3场所(体检部、门诊部、住院部),疾病发展3阶段(未病期、已病期、康复期),诊疗方法3结合(中医、西医、心理)。

凭借互联网+的工具,医院、医院大力推行模式,医院的总体应用非常广阔,医院+援藏,医院+老边区,医院+贫困县,医院+少数民族地区,能够切实缓解贫困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们的藏区,有时候有心无力,医生下去没办法,睡不着觉,通过互联网服务藏区群众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通过医院所实现的层层连接,相当于在藏区和边远地区建立起一个个“医疗绿洲”,医院,甚至自己通过网医院的专家。

甘肃省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该平台可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通过网络诊断、网络会诊、网络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通过医院平台,建立基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协作机制,实现双向转诊网络化服务,有助于形成分级诊疗的有序就医格局。

今后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的患者可以在甘肃省医院平台通过手机、iPad、PC等预约挂号,通过网络视频完成诊疗,包括开具电子处方和配药。

广西医院院长林辉

林辉用在线诊疗和远程会诊实现医疗控费

林辉是广西医院院长,也是广医院常务副院长。据悉,广西医院平台采用的是全国首家医院——医院模式,将省、市、县、乡各级医疗机构和医生连接起来,让患者足不出户,通过手机、电脑登录该平台,注册完成后,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医生在线诊疗。

该平台是一个在线医疗和远程会诊服务平台,涵盖远程诊疗系统、电子处方与在线医嘱系统、处方审核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和结算系统,并医院信息系统全面连接,实现电子病历共享、在线诊疗、药品配送等一站式就医体验。

“互联网+医疗健康”,作为*府顶层设计的国家战略进入医疗领域,由国家主导推行,实现医疗卫生领域的跨界创新,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服务业态的创新的重大举措。促使资源配置更合理,医疗质量更保证,医疗过程更便捷,医疗服务更高效。

在医院管理方面,林辉提出了:首先要打破壁垒,医院之间的壁垒。医院管理必须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重构流程、打破壁垒),一个完整的门诊就医过程包括挂号、候诊、初诊、交费、检查检验、取结果、复诊、交费,取药和治疗10个环节的服务。

通过优化这10个环节的服务,医院各个方面的就医服务。医院可以全程监控医疗服务,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患者就医流程改善了;个人健康管理模式;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效果;公共卫生的智能化管理;应急管理(院前急救、急诊);降低医疗费用。

林辉认为:成熟的医院,必须是线上和线下有机的整合,成为个闭环管理,包括院内的小闭环、中闭环和整个大闭环,还有全国的闭环。

医院院长张群华

张群华兼具实体和医院的基因

张群华是医院院长,医院外科教授,中国肝胰胆道疾病专家,医院管理及临床从业经历。

他认为,互联网给医生和患者带来方便。患者最大的需要就是短时间内看好病,医生的价值在于把病人看好。“互联联+”下,形式不同而已。希望有更多的医生能够触网,把医疗知识通过互联网传给患者,让患者有获得感。

医院“更贴近老百姓”,它是一个“守门人”。医院本身是一级医疗机构,一个家庭医生平台,一个全科中心,医院的老百姓,医院协同合作。

把简单医院,把医院的专家,医院做减法的同时做加法。从科研的角度说,有效临床案例越多,科研结论也更有科学性和说服力,因此,医院和医生也很欢迎我们的精准预约服务。

医院和医院相同的地方。从医院管理层面来讲,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是医疗,而医疗属性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之前医院做管理,来到医院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医务中心。

医务中心主任由有非常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担任,并制定了完整的医疗规范和医疗行为管理,包括网上开药、网上问诊,患者和医生之间的连接,投诉处理等。这些制度的制医院是相似的,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的建立,很可能会出现医疗纠纷。

医院院长到医院院长,对张群华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两种基因的融合。互联网企业有他的基因,医院也有他的基因,这两种基因的融合是最困难的。

那么不同的地方,就是医院所产生的互联网基因。比如要医院找对医生,实现精准预约,这就是医院的产品,技术部门要根据流程去设计如何合理的实现。整个产品的设计,医院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没有技术支持团队。

而张群华来到之后,首先就是告诉产品设计团队患者的需求、医生的需求,然后翻译为产品语言,最后通过技术团队的支持设计成产品。

所以,从传统的医疗业务管理转变到互联网医疗管理,最重要的事情是实现两种基因的融合,打造真正让老百姓接受,用起来方便的产品。

自年12月7日开业,截止年3月,医院单日在线接诊量已经突破6.3万人次。

浙一医院院长王伟林

王伟林:“云”连接,管理更容易

“为什么要做医院?我看准了互联网医疗肯定是发展方向。”王伟林说,“你不做人家也要做,跟着人家做不如自己做。自己先做,开行业之先河,就是要吃‘头口水’。”

浙大一院的医院,是从传统就诊模式到信息化医疗的创新发展。医院目前有六大信息化诊疗平台,包括了分诊平台、支付平台、转诊平台、医院、药历平台、远程医疗。使医疗服务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围绕患者需求不断地改进。

转型后,王伟林才发现这里面大有可为。“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我们在救治浦江失联儿童中得到充分应用;包括分级诊疗,我们把小毛小病留在当地,把疑难杂症遴选出来不延误,这是我们要做的。”

在他看来,浙一医院不是想赚多少钱,而是希望能探索互联网医疗的规律、方式方法,做行业该做的事情。“所以我们成立了医院研究所,包括设计与研发平台;医疗服务与管理平台;物流配送平台;法律与公共关系平台,对行业进行新探索。”

王伟林既是外科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医院院长,又是互联网医疗的拥护者和实践者。他从事肝胆胰肿瘤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对肝胆胰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很深的造诣。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若干,重点开展肝癌早期预警、胰腺癌的基础与临床综合治疗的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

“进入管理岗位是对我以前工作的肯定,是对我技术的肯定,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王伟林说,这是一种偶然,也是天时地利人和促成。

首先,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医院之间的“云”连接,在浙一医院问诊,医院的影像资料,浙大一院影像专家将给你权威诊断。

通过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传输,建立基于亚专科的会诊、教学、质控,以及临床协同诊断正在形成一个互联网+影像闭环,拉近医患距离,最大化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同时加深医生间的病例研究,搭建国际化会诊协作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完备切实的医疗方案。

借助云技术和网络实现区域电子处方审核和不合理用药监督和预警,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适宜、经济。规范医保诊疗行为,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实现对个体患者的用药评估和用药整合及指导,保障个体患者的用药安全,为患者用药保驾护航。

自年2月16日浙一医院上线,服务过名患者,接受了次名医线上问诊、5次专科会诊,有刚出生2个月的婴儿、也有耄耋的老人、有来自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官兵、也有身在杭医院就诊的患者、还有跨越地理距离救援过失联儿童。

有了“浙一医院”,患者通过手机、ipad、个人电脑,无论身处何处,只要触动手指,就可以与专家、名医“面对面”远程门诊,预约检查,还可以坐等药物送到家里。医院排队挂号就诊的繁琐流程,如今可以在网络上轻松完成。分诊咨询、远程门诊、线上付费、检查预约、住院床位预约、药物配送、慢病随访等功能一应俱全,患者可以医院的名医和专家。

医院院长张林

张林如何管理妇儿医院

“医院”医院更好地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真正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医生通过网络平台向患者提供合法的诊断服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全面共享。

年10月,医院取得了“医院”的牌照,作为西南地区首家医院,建立“医院”平台、医院的深度创新服务探索。

医院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