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
医院急诊大楼外
一辆急救车呼啸而至
打破夜的宁静……
近日,记者来到医院急诊科,历经一整夜,体验了医护人员的一线工作,深刻体会到,这里,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抢救生命:他们在与时间赛跑
当大家下班回家准备做晚饭时,急诊科医护人员也开始了自己的夜班工作,夜间值班医生16人、护士24人,40位医护人员要一直“战斗”到第二天早晨。
“三伏天是急诊最忙的时候。”抢救室主任杨立山说,每年此时,因创伤、急腹痛、心脑血管疾病、中暑、车祸、打架斗殴、醉酒、中毒等进入抢救室的患者最为常见。
晚7时35分,一辆中卫的急救车鸣笛而来,接到抢救信息后,4名医护人员一路小跑迎到救护车前,迅速递上氧气瓶,询问病情,同时将移动病床迅速推到了抢救室。
此时患者只能平躺于病床,嘴里不时发出粗重的喘息声,护士立刻测量血压、心电图、心率、验血……一边进行抢救,一边等待值班医生诊断。
这边的忙碌还没结束,另一张病床上,蜷缩着的一位中年男子,因为疼痛,他一只手紧紧按着头部,发出低微的呻吟。“测血压、上心电监护!”值班医生姚金刚一路小跑下达口头医嘱,一边匆匆赶往另一张病床。
他们时刻准备“战斗”
抢救室里是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抢救室外的急诊科,也显得不平静。虽然时间已近凌晨,但急诊科的过道里,仍站着许多前来就诊的人。
当夜23时15分,急救车送来了一位眼外伤的女患者,经急诊室外科大夫姚金刚诊断后,给予止血、抗炎等对症治疗,医院眼科做全面检查,留急诊室观察治疗。
“医院急诊室的医护人员,有时一名大夫在各个病房里来回转动,从下午5时30分接班到第二天上午8时交班,近15个小时内不敢合眼。”急诊室主任杨立山说,紧绷了一夜的神经刚刚放松,有时还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这就是一位夜间值班医生的真实工作状态。有病患时,他需不停忙碌、奔走;没有病患时,他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时刻准备着可能到来的“战斗”。
他们如骆驼般耐得住“饥渴”
急诊室里的医生都自称“骆驼”,记者在19:15来到急诊室,诊台前里三圈外三圈地围着病人及家属,医生姚金刚一边开着检查单,一边耐心向家属解释着病人的病情。
两个小时内,病人的咨询没有间断过,记者等待了三个小时后,医生终于抽空回答了几个简单的问题。
原来,这个沉着冷静的医生,是个90后的年轻人,从19点到22点多,他滴水未进,还笑着说习惯了。
“大夫,我孩子后脑勺磕到桌角了,快给看看”一阵急促的喊叫声打断了采访,姚医生又立马投入到新的救援中。
像姚医生一样顾不上喝水的医生不在少数,忙时顾不上吃饭也是常事,等忙完饭点也过了,索性两顿饭甚至三顿饭合成一顿饭吃了。
大多医生都“有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医院对于急诊室医护人员的要求非常高,不仅知识面要广,而且心理素质也要好,同时要有绝对的急救技能。
其实,医院急诊室每天平均接诊病人达多例,且大多数患者病情具有不可预见性,突发性强。
一些病人被送进来的时候,都按正常程序为他们实施救治,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严重的病,但过不多长时间病情会发生突变,这些是无法预料的。
急诊室主任杨立山说,有时急救车送来的病人下车后还可以走进急救室,但正当他们在给患者做进一步检查时,患者的病情会突然加重,还有患者瞬间死亡。
“我们每个人的神经,在每天的工作当中都绷得紧紧的,急诊室的部分医护人员已经患上了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病症。”杨立山感慨地说。
据了解,医院急诊科成立于年7月,科室现有工作人员名,其中医生63名,护士名,承担着宁夏全区及周边毗邻省市近千万人口的急危重症的救治、以及各类应急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和医疗保障的重任。
在第二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
让我们为医护人员
大大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