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非遗作品映照七夕之情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5/1/2 17:38:00

「本文来源:银川晚报」

闫静《共度今生》。

8月14日,七夕节,12位银川非遗传承人创作的主题作品,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由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为七夕特别举办的非遗作品征集活动。在这样一个浪漫的节日,非遗传承者们会设计出怎样别具特色的七夕礼物呢?

每件作品都饱含心血

虽然征集时间短、作品也是线上展示,但还是吸引了很多银川非遗人参与。从发出征集到最终评选,虽然只有不到一星期的时间,但手艺人们投稿的作品,却个个展现了很好的技艺水平。

70后樊小兰是非遗项目编结传承人,这次她的作品《凤舞发簪》结构大气、细节精致。她介绍,每个女孩子对浪漫的七夕节都有一个美好的憧憬,所以选择红色线来编,也寓意人们对生活、对爱情的那颗炽热的心。樊小兰说,她从今年7月就开始制作,最难的是用0.8毫米的蜡线做发簪的细节,“蜡线在炎热的天气下会比较粘,需要把它放在冰箱里存放。”

“小皮匠”张磊是乔家手工皮艺的第四代传承人,这次他的作品将“梁祝化蝶”与“鹊桥相会”做了结合,用圆型的皮包代表圆满,红色代表吉祥,两只蝴蝶翩翩起舞,双宿双飞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张磊介绍说,这个包用了两周多时间完成,难点在于皮包圆形结构的制作,为了让它又圆又饱满,经过了几次返工。

是挑战,也是学习

非遗项目丝绫堆绣传承人刘玉凤的作品《相依相偎》,以丝绸、娟绫为材料,经过剪贴、包裹、堆叠、抽丝、塑形、描画等十道制作工序,历时10天完成,清爽素雅。“作品中最难处理的是小鸟的羽毛,每一片小羽毛都需要独立绘色,耗时较长,且需细致入微地描画。”刘玉凤说,画面中的玉兰花表达了一份感恩之情,两只小鸟相依相偎共栖枝头,也代表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每一次有这样的征集活动,我都会参加,不但可以挑战自己,也能和其他非遗人切磋、交流,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刘玉凤说。

这次最终获奖的作品,类型丰富,有闫静的软陶作品《共度余生》、仲生全的贺兰石雕刻作品《鹊桥相会》、李向武的木梳《爱的传递》等,市民可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遗作品映照七夕之情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