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起,我市大部分中小学生进入一年一度的寒假时间,孩子们迎来了久违的假期生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神兽出笼”后会脱离家庭和学校的监管,处在监管真空的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成了家长的忧心事。
相信大多数家长有这样的感受,即孩子一到假期,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自由自在,因没有学业压力,再不用每天按时上下学,于是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可以呼朋引伴去公园游玩,可以骑着自行车(电动车)风驰电掣追逐嬉戏,可以彻夜玩手机打网游。而家长因忙于工作、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脱离了监管,就为安全埋下隐患。尤其是寒假与春节重叠,而燃放鞭炮是绝大多数孩子过年时寻求快乐的“必选项”,加上寒假是用火、用电的高峰期,更增加了安全风险。
此前,新华网相关报道中列举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天约有名儿童因意外失去生命,占儿童死因总数的26.1%,而每年涉及儿童的意外事故中,有近30%发生在假期,其中,在我国儿童意外死亡的死因中,溺水、窒息、车祸、烧伤、外伤、中毒、机械窒息排在前七位。
据银川晚报报道,年1月10日下午,宁夏银川某小区一名10岁男孩因将点燃的鞭炮扔入窨井盖下,瞬间发生爆炸,孩子当场被炸飞出2米多高,不幸身亡。而在我市,刚一放假,笔者就看到有一名十一二岁的男孩骑着电动自行车,前后载着两名小孩子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十分危险;小区的孩子已经按捺不住,一天中午拿着鞭炮在小区绿化带燃放,险些点燃了绿化带,小区物业不得不及时贴出告示,让家长加强监管;两天前,家住天怡苑小区的一名3年级孩子,在小区附近骑电动自行车玩耍时,因刹车太猛从车上摔下来,导致左脚受伤。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及知识的培养和普及尤显迫切。
为此,教育部几乎每年都不厌其烦地就做好假期学生安全工作发出通知,要求学校及家庭要做好孩子的安全工作、确保孩子安全度假等;学生在放假回家时,学校也会早早地印发《假期学生安全告家长书》,其中大部分内容是教育孩子珍惜生命、安全度假,比如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要加强疫情防控,遵守交通法规,预防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居家不往窗外抛物、不玩火,注意水、电、煤气安全等;教家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