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姜雪颖北京报道
8月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房地产蓝皮书》在京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房地产蓝皮书》副主编张智在题为“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分析与展望”的报告中指出,年房地产投资受疫情影响较小,土地和商品房市场购销两旺。
去年房地产投资受疫情影响较小
新冠肺炎对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影响程度到底如何?
张智介绍,从数据来看,疫情对房地产投资的冲击小于对GDP冲击的程度。另一个角度,房地产投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撑了对疫情的抗击,对宏观经济的稳定还是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商品房的市场销售在年显著超出预期。-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月度增速。年年底累计增速,销售额增速8.7%,年是6.5%。张智表示:“换句话说,经历了疫情冲击,销售额不但没有减速反而高于没有疫情的年。销售面积,年全年2.6%,高于年的-0.1%的增速。”
“如果采用模型测算,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在没有发生疫情的情况下,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应该分别增长0.6%、7.4%。如果用这个值和统计值相减,我们发现疫情后的数值和假设未发生疫情的数值,反而高出了2和1.3个百分点。从最直观的观察和模型测算来看,房地产业好像在经过疫情冲击反而比预期水平高,发展状况更好。”张智介绍。
此外,通过对房地产市场分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房地产,尤其是年到今年上半年,实际上有若干种分化。首先是区域市场分化,以存量房市场为例,南方城市市场上行,深圳、东莞、广州、上海,从年到年是逐步上升;北方城市明显降温,天津、青岛、廊坊、济南,总体趋势由高走低。在城市的市场分化方面,年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70个大中城市,其中36个城市的指数增量超过5个百分点,其中有5个城市,银川、唐山、西宁、徐州、呼和浩特价格指数的增幅超过10个百分点,明显过热。
年长租公寓租金水平已降至近5年最低
从去年开始一些长租公寓“爆雷”,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张智认为,这对租赁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有负面影响。
“长租公寓主要有三个风险来源:一是‘高收低租’‘长收短付’高金融杠杆;二是租赁需求减少,长租公寓空置率陡增,这个和疫情有关;三是租金下降、资本撤资,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也是一种经营风险。”张智坦言,租金倒挂是长租公寓行业普遍的现象。长租公寓以“高进低租”价格优势,烧钱抢房,垄断两头客源。
然而,年全国重点城市,包括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南京、成都、西安、天津等二线城市租赁城郊环比下降10.5%,各城市租金同比均有下滑。整个租金水平已经降至近5年来最低值,由于业主转租房源租金价格被锁定,在当期租金预期下,长租公寓企业盈利难度很大。同时,政府提供的廉价租赁房源、集体土地建设租赁房源等公寓也逐渐从土地开始变成房源,这些都影响租赁市场未来预期。
张智提出了几点对促进长租公寓平稳健康发展对策:一是加强监管,规范长租公寓企业行为。通过法治保障,明晰住房租赁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双方责任,进一步规范租赁行为,加强长租公寓企业监管,限制企业资金池和租金贷行为选择,通过去杠杆、去金融等手段,让住房租赁业回归服务本质。二是增加供给,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在长期公寓供给端力求供给多元化,鼓励地方国企进入长租公寓行业。和既有轻资产长租公寓运营模式不同,由国企投资运营的长租公寓项目普遍为重资产运营模式,即企业负债拿地、建设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这种模式将起到住房租赁市场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三是聚集优势,提升企业精细化运营服务质量。
“房住不炒”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居民居住水平
谈到“房住不炒”政策,张智表示,“房住不炒”包括两个方面:对投机的打击或者对风险的控制;对居民居住权的保障。在房价稳定的情况下,终极目标是不断提高居民居住水平,现在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这也体现了“房住不炒”的基本宗旨。
《房地产蓝皮书》建议,适度降低房贷利率,有利于促进房贷利率市场化;合理使用限制性政策,避免误伤真实住房需求;加速推进租购房同权,这是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方向;提高供给效率和交易效率,贯彻“房住不炒”,使交易更顺畅;加强投资风险提示警示,对于改变用途,将其他信贷资金挪入房地产市场,追涨杀跌,炒作学区房等行为,应及时提示警示其中可能存在的市场波动风险和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