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宁夏跨越贫困向新加速先行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5/4/25 18:57:00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946.html

翻越脱贫路上的“六盘山”,曾经“苦甲天下”的西海固焕发新生;狠下决心修复生态绿色转型,一度黄土裸露、倚重倚能的西北小省区向“新”起跑。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干部群众勠力战贫奔小康,秉持壮士断腕、代代接力的精神重塑山川。脱贫不是终点,宁夏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机遇下,正奋力踏上发展新路。
  携手共富奔向康庄大道
  孟夏时节,闽宁镇园艺村刘昌富家大棚里的巨菌草郁郁葱葱。
  这种原本适宜在南方生长的优质牧草,由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带到干旱少雨的宁夏,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幸福草”,更见证了东西部持续20多年携手战贫的山海情谊。
  刘昌富老家在素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雨水奇缺、沟壑纵横,“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曾是西海固的贫困常态,直到年仍有70%以上的西海固群众不得温饱。
  脱贫,曾一直是宁夏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年,在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下,福建和宁夏建立起对口扶贫协作关系。次年,“闽宁村”在宁夏首府银川市永宁县一处戈壁滩破土动工,开创全国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移民之先河。
  如同今年热播电视剧《山海情》所演,年林占熺帮助刚搬迁的农民种菇致富,是最早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之一。刘昌富带头种菇,第一年就挣了元,“从没见过这么多钱,比过年还高兴”。
  此后25载,11批福建援宁工作队、8万闽商奔赴宁夏逐梦,以闽宁命名的一座座产业园区、学校、医院等拔地而起,曾经只有人的闽宁村如今已升级为6.6万移民安居乐业的闽宁镇。
  山海异域,同舟共济。闽宁协作探索出了一条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尽锐出战,持续发力打好脱贫攻坚战,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个贫困村脱贫出列,8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
  缺水曾是西海固贫困群众生存发展最突出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起,宁夏持续实施水利工程纾解“水困”。年,宁夏启动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余万山区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如今,宁夏贫困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5%。
  西吉县震湖乡张岔村66岁的陈得银对吃水难记忆犹新,过去他每天凌晨三四点要到3公里外排队担水,“泉眼冒出一小滩水,用瓢连泥舀到桶里。”年自来水送到灶头,他感叹:“老先人都没想过这样的好事儿!”
  11.7万户困难群众住进了安全住房,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达%,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失学辍学实现动态清零……西海固人的贫困命运已被改变。
  新理念牵引高质量前行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能源金三角“十四五”区域协同发展论坛上,宁东基地的氢能产业引发
  “氢能开发将为解决碳排放约束找到一条科学路径,宁东已先行先试布局绿氢全产业链。”宁东基地管委会氢能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闫新民说,初步测算,如用绿氢耦合煤化工部分替代煤制氢,宁东基地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余万吨,降低能耗万吨标准煤。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展示出生生不息的活力,从黑色煤炭到白色烯烃,再到氢能产业,在绿色转型、减少排放方面持续“领跑”。
  这一切成果得益于宁夏以绿色为底色,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国家将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赋予宁夏,全区各地挖掘独特优势资源形成优势产业,塞上江南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全国乳企巨头“抢滩”共建全产业链项目、枸杞深加工产品生产线建设提速、“星星的故乡”等星空旅游新IP上线吸睛……一批批特色产业正在宁夏开花结果。
  在新理念的引领下,曾不被看好的种养业跻身高端市场。年初,宁夏盐池县举办了一场拍卖会,单只滩羊最高拍出元,溢价率高达%。
  从“小而散”到“小而美”,秘诀在于创新,引入滩羊基因编辑育种、提高精细加工率、线上线下销售齐发力,盐池滩羊品牌价值已高达71亿元。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才能更轻快。近期,宁夏开展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的“四权”改革,为推进先行区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四权改革重在节水增效、盘活增值、降污增益、植绿增绿,今后宁夏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有章可循。
  “宁夏水资源短缺、利用效率偏低,先行区建设关键在水、难点在水。”宁夏水利厅厅长白耀华说,通过改革创新,宁夏将建立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节水用水治水体制机制,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水资源向高效益领域流转。
  据新华社

本文来源:江苏商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夏跨越贫困向新加速先行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