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明明还未入夏,为何称为立夏
TUhjnbcbe - 2025/7/14 10:51:00
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n402uzf/

立夏,四月节

立字解见春

夏,假也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5月5日

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

万物生长的夏天来临

更会让人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

关于立夏,你知道多少呢?

小编带你了解一下

戳视频

↓↓↓

视频来源:中国气象频道

立夏来了

预示着夏天的脚步近了

天气将逐渐炎热

街上的行人纷纷穿上夏装

与蓝天白云辉映

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5月5日进入立夏节气,作为夏天的第一个节气,天气也是很应景,全国大部地区依旧降水稀少,暖热当道,像是宁夏银川昨天最高气温超过5℃,迎来今年北方省会级城市中首个高温天,热如夏天。

5月5日,北京行人着装清凉。图:中国天气网王晓

但随着一股冷空气的到来,北方这种平静、暖热如初夏的局面将被打破,大风、沙尘、降温、降水纷纷到场。

受冷空气影响,6日08时至8日08时,甘肃中西部、青海北部、陕西中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东南部、东北、华北、黄淮北部等地将有4~8℃降温,其中黑龙江东部、吉林东北部、华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0℃以上。

说是“立夏”,但或许一些人体感上并不会觉得炎热,因为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不是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天。按我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通常来说,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能距该标准还有少许差距。

那么,明明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天

为何这一天在二十四节气里会被称为“立夏”?

这要从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说起。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古人最终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知识体系,并以此指导实践。虽然古人对世界的经验认知和现代的科学标准之间有一些差距,但最终它们在时令变化方面却精妙贴合,且与农时、物候紧密联系,显示出现代统计学的意义。

就说立夏,此时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气温明显回升,昼长夜短更加明显。顾名思义,“立夏”之后,春天结束,夏天开始。自此,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移,江南正式进入雨季。

其实,二十四节气中有很多反映季节、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的节气,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的变化,白露、寒露、霜降反映天气现象。至今,二十四节气仍对现代气候学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夏季6个节气跨越个月,人们由此认识了全年最热的季节,并可以根据节气提示的气候规律,适应高温潮湿天气进行作息,加固堤坝防范洪涝灾害,安排农事活动。

比如,小满节气时,北方的大麦和冬小麦灌浆饱满,南方江河水满;芒种节气时,我国南方主汛期已经开始,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这段时间天气最是变化莫测,高温天气、对流性天气频发。小暑节气的标志就是“出梅”和“入伏”,即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终结,伏旱天气开始;大暑则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华北一带已经进入俗称“七下八上”(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主汛期,是华北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段,再加上气温高,“桑拿天”成为这个时段的“标配”。针对夏季的气候,各地需适时开展防汛备汛等相关工作,百姓生活宜注意防暑降温。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四季之夏,是大自然最热情洋溢的季节。让我们走近它、读懂它,感受夏季的独特之美。

视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中央气象台、中国天气网、人民日报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明还未入夏,为何称为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