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流芳
文/老圃
脸上永远带着微笑,清净,温润,这就是王莹给人的最初印象。她是来自宁夏的女孩,通过中国美院的好友认识,因为这个缘分,她成了我的学生,在荣宝斋画院我的工作室研究花鸟画。进入中国画的殿堂,书法是打开这个神秘大门的金钥匙。因为书法是中国艺术中最富有抽象性,又最需要深厚文化底蕴支撑的艺术门类。它的门槛虽低,但学好的确是难上加难,书法具备了中国线性造型艺术的全部审美规范,同时书法又是最古老的艺术,它和文字的演变同出一辙,文字记载了历史,书卷又不断成就了文字,所谓的书卷气就是从书卷的不断完善中散发出来,所以中国画不研究书法就永远无法达到更高的高度和更好的品位。
也正因为对书法的不断研究,王莹的艺术才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她原来的作品表达的是最为客观的物象之美,那么后来她表达的便是精神内质的美。前者是物质的形而下的,后者是精神的形而上的。书法也让王莹注重了线条独立审美价值的追求,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绘画抽象美的含量,这点对于王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抽象美的含量越高,作品与生活的距离拉开也就越大。
在画面处理上,王莹也从《芥子园》的研究过程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芥子园》这本学者必读的书,是一部叫人如何将自然物象转化成为艺术形象的工具书,它将自然界中许多物象从整体到细节的造型规范都做了具体而有趣的表达。王莹十分巧妙的将所学到的应用到了写生当中去,在唐洞的一系列的写生作品中,是她很好的应用了《芥子园》的例子。这批作品最明显的地方,以墨色为主,只施予极谈极灰的色相,极不明确的色彩,这种接近于中性的色彩和墨色的对比中显现出了巨大的魅力,单纯而丰富,厚重而含蓄,与此同时也注意到了画面的质感与肌理、阴阳、干湿、疏密、黑白灰、点线面的经营更加的讲究。
中国画的创作过程,归纳起来既心性、心相、心法。当今画坛学者开口必大谈创新,岂知艺术既是修行,更在于开悟。明了自家的心性,笔墨自然显出心相,然后自然而然生成了心法,今人只在法上打转,一味的求新,结果必然是千人一面,因为大家都做表面的文章。王莹虽身处浮躁的时代,并没有被时代裹协,沉稳下来,用前人的经典作为镜子反观自我,把自己当成菜园子中的一物,辣椒还是苦瓜,是辣椒就让它尽情的辣,是苦瓜就让自己尽情的苦,找对自己的位置与角色。王莹很聪明,深知自己是一个追求完美心性高脉而又温柔似水的女孩儿,外柔内刚、自尊、自强、唯美、有耐力,对自己认准的目标,锲而不舍。所以在笔墨的表现上,干湿得当,不温不火,整体掌握与细节刻画恰到好处,画面的效果处理得十分的完善。自然而然,这种境界就是佛家讲究的清净,清静有两种境界,其中将浮躁的心安息下来,得到宁静,宁静以后,杂质慢慢的沉淀下去,自性的真相便显现了出来,时间和空间都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这种境界便是净水流芳。
修行的人常说的有一句话叫“悟后起修”,既明了自性,还要靠大量的实修才能到达彼岸。王莹在艺术认知与艺术的实践方面都具备了相当的功力,还不能停下脚步,要继续努力,在题材的开发上还要下大力量,因为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第一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还要有属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