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赞育才中学石双喜跨越山海,收获别样精彩
TUhjnbcbe - 2021/2/19 4:46:00
来源《闽南日报》/周杨宁年过五旬的他毅然到宁夏支教,如今期满,即将回乡。平和教师石双喜——跨越山海,收获别样精彩在闽宁中学,石双喜经常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宁夏银川支教一年即将期满,石双喜的支教故事被银川电视台和银川晚报相继报道。这几天,平和育才中学教师石双喜在银川不断收到礼物,有书本、纪念册,还有一些土特产等。“这一年过得太快了。过几天就要回去了,大家都有点儿不舍。”石双喜感慨道。去年,55岁的石双喜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支教。“当时校长转发了上级有关支教的文件,里面有一个英语教师支教的名额,我就产生了兴趣。”在很多人看来,55岁已是准备退休的年纪,石双喜却认为,人生还可以有更多的可能。“奔赴千里之外的*土高原,弥补我教学生涯中的一项空白——支教,是非常值得去尝试,去锻炼。”让石双喜欣喜的是,他的决定不但得到学校的支持,也得到家人的支持。去年9月日,石双喜来到银川市永宁县闽宁中学。与他想象中尘土飞扬的大西北不同,所到之处满眼葱绿,干净整洁,学校还给他们配备了装有热水器的公寓,“本来已做好了几天洗一次澡的心理准备,没想到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尽管居住环境不错,但生活习惯、方式的差异,成了石双喜在很长一段时间要克服的最大困难。“饮食差异很大,气候差异也很大,刚来的时候经历了水土不服,医院也成了家常便饭,但这些都是小困难,不止我们支教的老师,所有的援宁干部都经历过,我们要求自己要尽快去克服,尽早融入当地的生活。”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后,石双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他负责七年级一个班级的英语教学,班上的同学基础相对较差,不爱开口,没有形成口语氛围,石双喜便想了一个办法。他让孩子们把单词制作成小卡片,塞进口袋里、贴在房间里,随时随地强化英语单词记忆,在生活中营造英语交流的氛围,让孩子们多开口说英语。渐渐地,不爱开口的孩子也能主动发言了,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在教学上,我们育才中学的老师大部分擅于用激励的方式,把评比竞争的机制引进到课堂教学上,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活跃课堂氛围,这给闽宁中学带去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待教学气氛活跃后,石双喜也轻松地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他们知道我是从福建来的,对东南沿海的城市很好奇,经常会问很多和福建有关的事情。不少同学心中充满向往,我就鼓励他们努力读书,以后到福建上大学。”除了教学,石双喜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闽宁中学的教研活动很活跃,每听完一堂课都要及时对授课者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学校年轻老师多,他们都很努力,我们经常交流探讨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等。”石双喜把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闽宁中学的年轻老师。他的值日班长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等带班方法,也得到了不少老师的认可。通过深入的教学经验交流,石双喜和当地年轻教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生活上也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当地年轻教师陈永祥经常带石双喜吃镇上的手抓羊肉、生汆面等特色美食,石双喜也时不时炖一锅海鲜汤,隔着窗子喊陈永祥上来喝汤。“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了!不管是同事,还是普通市民,对我们福建人都有特殊情感,都非常热情好客!处处可见‘闽宁一家亲’的字样,很多景点福建人免票或半票,感觉很亲近。”离别在即,石双喜在支教总结报告中写道:“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国家前进齿轮中极其微小的一环,但我真心希望,我和队友的努力,能在这些孩子的人生中开花结果,能给我们的祖国带来更美好的明天。”石双喜说,支教对于他来说,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却收获了不可多得的精彩和感动。☉《闽南日报》记者周杨宁文/供图

石双喜,福建省平和县育才中学优秀教师,年秋季赴宁夏闽宁中学支教。

家有读书郎,求知问惑,茫茫学海行船;

师者父母心,答疑解难,漫漫征程扬帆!

长按下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赞育才中学石双喜跨越山海,收获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