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
曾有机会来《南宁晚报》工作
东西这个名字很平凡、很简单,其人却不平凡、不简单,他是“文学桂*”的代表人物,创作了《后悔录》《耳光响亮》《没有语言的生活》等小说,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9月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回忆起一件事:“当年《南宁晚报》的领导林万里,曾邀请我去副刊部工作。后来为了写作,我没去。”虽然没到南宁日报社工作,但东西与《南宁日报》《南宁晚报》的故事一大箩。
东西为人低调、爱讲冷笑话,没有大牌作家的架子。年,根据其长篇小说《耳光响亮》改编成的电影《姐姐词典》在宁夏银川市举行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亮相,记者在《姐姐词典》首映现场遇见了东西。当时,东西与主演蒋勤勤、郑昊被全国各地的媒体娱记包围采访。人群散去后,记者向东西提出了采访要求,他看到家乡的媒体十分高兴,爽快地答应了采访要求。当时,《南宁晚报》(现为《南宁日报》)第一时间刊发了东西的专访以及《姐姐词典》在电影节的反响。至今,东西仍记得这件事。
东西还主动谈起《南宁晚报》的一位记者李宗文,“难忘的是《南宁晚报》(原为《八桂都市报》)有一个文娱版,记者叫李宗文,广西作家刚刚出名那几年,他隔三岔五就给我电话,问有什么文学或影视改编信息。特别是每年春节正月初一,他也会采访我,问问新年的创作计划。这些采访,最后都见报了”。
因此,对《南宁日报》《南宁晚报》,东西感到十分亲切。
其实,无论是推出新作品或是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南宁日报》《南宁晚报》都会在第一时间“力挺”东西,以及像东西这样的作家,因为这是记者的职能所在,也因为读者十分关心这些新闻,能从中捕捉到广西文化发展的信号。
汪小敏:
和两报读者永不分开
3年前的夏天,汪小敏和许多准备高考的学子一样,行色匆匆地从家里赶往学校。3年后,她还是行色匆匆,只不过如今她是在赶往不同的演出或者录歌的地方。
南宁近年出了几个选秀冠*。汪小敏是其中一个。从在南宁出生成长到现在行走在各种高大上的娱乐节目,短短3年时间,汪小敏走了很多艺人几十年都在走的路。年,她参加青海卫视《花儿朵朵》比赛荣获全国总冠*;年,她获得《一声所爱·大地飞歌》决赛冠*;年,她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演唱了《站在高岗上》。
已经站在娱乐圈高岗上的汪小敏没有忘记支持她的歌迷和媒体。因为,她知道家乡南宁有众多支持自己的“粉丝”,更知道南宁是她事业起飞的地方。“《南宁晚报》和《南宁日报》每次都会报道我的行踪,不管我在哪里,给予我很大的支持,传递了正能量,感谢两报的支持。”她还介绍,《南宁晚报》和《南宁日报》的报道经常被“粉丝”转发,这让她特别感动。
汪小敏的家乡情结很浓,每次回南宁,都要和朋友聚,品尝家乡的美食。“这让我想起,南宁晚报,老友味道,家乡的味道真不错啊!”
汪小敏最近的一个大动作是和曹格合作。活动邀约满档的汪小敏,将在11月发行全新EP,抢先曝光的新歌《OneDay》邀请了曹格首度合作,为此汪小敏特地飞台湾录音,心情很兴奋,她表示自己和读者的关系就如歌词所说“我们俩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永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