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部署下,宁夏大学和北方民族大学率先启动了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两所高校在体育馆场馆内建立了方舱式临时接种点,由专业医护人员为学生、教职员工分批接种新冠疫苗。
据悉,本次接种工作将持续3天,计划为5万人完成疫苗接种。
宁夏大学的临时接种点设置在体育中心,根据卫生防疫标准,规范设置了健康筛查区、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异常反应救治处置区、医疗废弃物暂存区、生活垃圾处理区、后勤保障区等9个功能区域。
其中,接种区设置20个接种台,留观区能容纳五六百人同时留观。学生和教职员工分批排队进入后,经过健康筛查、信息登记,到接种台接种疫苗,随后进入留观区休息观察,无异常后即可离开,整个动线快速流畅,保证在短时间内为大量人群快速完成疫苗接种。
据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周莉薇介绍,宁夏自年12月28日正式开始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4月9日24时,全区共接种了新冠疫苗40.44万剂次,覆盖人群达到32.17万人,其中有8万余人已经完成了全流程2剂次接种。
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部署,今年上半年宁夏要完成万人的新冠疫苗接种任务,即接种人群达到全区总人口的40%,大规模的人群接种将集中在五六月份。
根据半个月前下发的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目前我国符合上市条件的几款新冠疫苗(包括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适宜18岁以上人群接种。
宁夏目前重点推广的接种人群主要集中在18岁~59岁人群,60岁及以上且身体健康的人群有接种意愿的,目前也正在开放接种。
新冠疫苗接种后,一般半个月左右就会产生保护性的抗体。
记者:沈亚婷
总编:马玲艳
编辑:郑楠
后台留言
点“在看”并转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