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鸿牛灯谜艺术特色
宁夏银川苏德友
田鸿牛先生的谜作笔者一直零散地读,这次较全面地读了一遍他的灯谜作品选集。发现他在灯谜创作的全过程,表现出潇洒而又不失法度的创作态度,熟练灵动的技巧,淡雅而又清新的谜风。他的灯谜作品表现与众不同的特色。
这些特色可以从他题材的取舍、体裁的运用、语汇摘新,谜作的立意、美学的追求、谜作的效果中体现出来。
一、题材多样,取舍得当
灯谜的题材分为谜面材料和谜底材料。田鸿牛灯谜题材的涉猎面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声光电化、生产生活无所不包,这也是灯谜家被称为杂家的共同特点。他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灯谜创作、灯谜活动经验,掌握谜坛发展趋势,了解谜坛需要什么?百姓群众喜欢什么?总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撷取适合制谜的材料,有时是碰到的,有时是发现的,总之都是合适的。
1、择面和改造
为指定谜底的命题创作,底材有时是无法选择的,田鸿牛总是能謀出好面。他择面喜用成句。成句面谋皮,主要是发现和改造的工夫,不亚于自撰面的创作。他的成句往往找得很准,给人以惊喜。
比如,田鸿牛的谜作“忽如一夜春风来(百强作家二)於梨华、亦舒”,启下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得底。用岑参名句为两位女作家谋面,自然舒展,面有着落,底无余字,面美底实,恰到好处。
又如“尽放青青没烧痕(*史名词)老根据地”,是正面会意之作。由于“老根据地”为底的谜很多,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经典面句,再找实在艰难,结果还是被田鸿牛找到。他从苏轼诗句中找到“尽放青青没烧痕”,正合此意,从“无烧痕”处下手,挖掘出“老根据地”之原因。
还如“我云薛女是香珠(家电品牌)爱妻号”,面句的主人“我”可视为唐代人元载,凤翔岐山人。薛女即薛瑶英,是元载的宠姬。薛女很美,据说西施、绿珠、赵飞燕等美女都不如她。她身体有自然芳香,纳为妾后,卧金丝帐,铺“却尘褥”。这“却尘褥”出自高句丽,用“却尘兽”毛制作,色殷红而光亮柔软。元载为官后诸般错行恶作,惟一的好处是很爱薛瑶英,并为她取芳号“香珠”。典故中的情事正是呼之欲出的谜底“爱妻号”,选择增补《幼学琼林》句为面配此底,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张志有先生谓此谜是“特具的‘悟性’慧心者的‘发现’”。
田鸿牛也有自撰面的,如“人生有变爱心依旧(字)牵”,谜面为自撰,自撰谜面自然是语义双关。道是有情却“无情”,“有情”“无情”之处是,只有情“形”而无情“义”,因“有变”二字,暗示谜法为拆拼,改造了谜面,得出谜底“牵”字。
2、择底和改造
“寻声暗问弹者谁(央视栏目)新闻调查”,这条谜用义和音将谜底进行改造。一是改变了节奏,在“调/查”处顿读。二是将“调”字谬解,使谜面对所弹曲“调”的追问,别解为谜底对新发生事情的调研与查对。
“双管齐下写自传(昵称连歌名)笔笔、笔记”。年超级女声亚*周笔畅,昵称笔笔,确实演唱过*友桢作曲,唐恬恬*友桢作词《笔记》。以笔和笔的功能扣“管”和“写”,是约定俗成的方法,都不在话下。关键是怎样改造谜底,使之扣合谜面,田鸿牛用了燕尾拆分,将“记”一分为二,改造成“言己”两字,扣定面句。
田鸿牛的“临行密密缝(猜小商品三)针、线、扣子”这条谜,特别贴近生活,流露出亲情。面句文学意义是孟郊对母爱的感受,田鸿牛用章旨法把前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放在一起联想,感受到的是,一针一线都紧扣着母子的心。“扣”字原为动词,和“子”组词时变为名词的性质,还原为动词后,使“扣子”把母亲的“意恐”和儿子不忍分别的母子情深情景,“传染”给猜者和读者,这一“扣”成传神之笔。
汉代李陵赠苏武诗有两句,田鸿牛借来作面,制成“烁烁三星列,拳拳月初生(字一)心”,用象形和拼合法改造了谜底。由于是成句,看似无关的“烁烁”“拳拳”也不无关系,前者提醒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