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一百年奋斗岁月如歌,*的旗帜指引着银川文化事业不断崛起:从一票难求到1元看戏,从难登大雅之堂的文艺创作到自给自足的剧院演出,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银川不断创新文化体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百姓绘就了色彩斑斓的文化银川画卷。
文化事业
从初创崛起到蓬勃发展
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涵养和支撑。年,改革开放的号角让文化事业冲破了枷锁。伴随原银川市文化局的成立,原银川市杂技团、原银川市秦剧团等一批文化事业单位先后成立。受制于经济发展等因素,文化事业虽单一匮乏却始终负重前行。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掀开了文化事业大发展的篇章。伴随着银川文化事业崛起,文化市场的巨大需求得以释放。银川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引燃了文艺创作的激情,让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市场逐渐活跃起来。
“我年轻时候的娱乐活动,就是一群人挤在邻居家看电视;偶尔听说广场上有放电影的来,就早早地搬着小板凳坐在那里等候;要是在农村,农民一年到头的文艺活动就是正月里耍社火……”回想起年轻时的文化生活记忆,今年70岁的李忠树老人感慨道。而如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各种免费的文化大餐。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以基层特别是农村社区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体系化建设,努力保证基层基本文化需求,着力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公共文化服务
从停滞不前到惠泽城乡
文艺工作者干多干少,一个月就拿~元死工资;学演类的节目一代传一代,让文艺工作者缺乏艺术创作积极性……这是曾经长期盘踞在文艺事业领域的现实写照。
在市场经济的大盘中,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银川作为国家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借着改革的东风,让公共文化服务辐射城乡。
顺应改革大局,年,银川市出台了《银川市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将原银川市杂技团与原银川艺术剧院合并重组,成立国有独资企业——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改制后的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通过*府购买文化艺术产品和打造精品剧目探索着市场。舞剧《月上贺兰》、双人舞《一把羊头弦子》等一批精品节目先后在国内国际舞台上亮相,银川连续多年拿下国家艺术基金。如今,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有了自己的剧场——银川艺术剧院,银川人可以随时看到高端剧目——《岩石上的太阳》。
近年来,围绕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银川市加快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水平,大力推行基层文化服务“”目标:即每村每年看3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村每年组织3次以上群众文体活动;每村至少有1支特色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同时,坚持把“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通过加大指导扶持,引导农民自办团队、自演自乐,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活动。
“我们常年坚持开展以专业艺术院团、优秀社会民间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为骨干的‘四送六进’及‘百名志愿者下基层’‘百场演出下乡村’等流动文化服务,年均开展活动场(次)以上。”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
文化产业
从星星之火到产业利民
“十二五”期间,银川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由年21.63亿元增长为年43.59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92%。年银川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涨幅较年提升4%。
截至年6月30日
参与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累计达到万余人次
财*资金补贴余万元,直接拉动文化消费万元。
为了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银川市陆续出台《银川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银川市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策,有效推动了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同时,银川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积极开发与旅游资源互补和延伸的养生、休闲、度假项目,推进文化与运动康体、观光农业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截至年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基地26个、文化产业园区3个、文化产业特色村镇1个。
进入文旅融合新时代,银川市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众多优质文旅产品,激发了多层次消费,让文化发展有活力、旅游发展有魅力,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近年来,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发展模式,挖掘利用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核、两带、三大文化主题、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一核”即银川市区旅游发展核心;“两带”即贺兰山东麓旅游带、*河金岸旅游带;“三大文化主题”即历史文化主题、创意文化主题、服务文化主题;“多点支撑”即县(市)区、园区不同区域板块,“吃住行游购娱、康养医闲情奇”旅游业各要素,各行业各部门对全域旅游发展的支撑)。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高质量文旅发展、高品质文旅生活、高频次文旅消费、高水平文旅交流’为发展主线,以引领性重大项目、名片性重大活动、功能性重大平台形成文化旅游广电发展的高峰,服务国家战略和银川城市发展,努力从获得数量指标快速增长的阶段向更加注重‘规模扩大+品质提升’的成熟发展阶段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鲍淑玲
本文来源: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