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房价:郊区下跌,主城疯涨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个月全国70个大中型城市的房价指数,其中绝大多数城市房价呈涨幅态势,而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涨幅均处于03%-0.8%之中,涨幅最高的银川更是达到了2%。
在降幅方面,仅有的六个降价城市降幅也在0.4%以内,可以看得出来,在疫情得到一定控制的当下,整体的楼市还是趋向于较为平稳的波动的。
说完了全国整体的楼市变化,再看看今天的主角——青岛,在西海岸、胶州、即墨等区市均处于降价的态势下,上月房价仍环比上涨了0.4%,这涨幅究竟从何而来?
其实这轮涨幅的领头人物,就是青岛主城。李沧十梅庵价格已经上了2万+;市北浮山后价格直奔4万+,新都心也紧跟到了3万+;崂山几个盘最低的都是4万+,个别盘甚至到了6万+,定位高端的主城楼盘是本次青岛房价上涨的主力*。
说实话,今年主城确实涨得厉害,以至于在胶州大跌、西海岸即墨阴跌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拉动青岛房价整体上涨0.4%,我开始是有点不敢相信的,这要是放在城阳共有产权的那段时间,还比较有可能,但放在现在这种市场下滑的局面下,多少都会让人产生质疑。
青岛房价的上涨能一概而论吗?
现在青岛的市场趋势,整体呈现两极化发展的趋势,主城区的供不应求导致的高价上涨,西海岸、胶州、即墨巨大存量房压力带来的区块降价,当然还有城阳因为共有产权*策变化带来的止高回落,那只靠主城区的高价上涨就能填补其他区域的降价空洞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虽然今年作为主城区的供应大年,光纯新盘就有十几个之多,整体价格也都处于上涨的态势,但是就算这样,要是其他区市全面降价,在庞大的库存量下,主城区这点涨价真算不了什么。
所以说,除了主城区之外,还是得把几个大的片区分开来看。
西海岸
西海岸虽然背负着全青岛最大存量房市场的称号,但其实去化周期与压力并不是各区市之中最大的,毕竟头顶着国家级新区的顶级IP,对于人流量、各种配套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
虽然整体市场的下滑对于西海岸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具体影响仅存在于外部边缘区域,像什么西客站、中德等片区,而且降价幅度都较小,当然,冷门片区降价的同时热门片区也在涨价,所以在双方抵消中,整体价格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胶州胶州
胶州是除了西海岸的青岛另一大存量房市场,虽然也有着机场、上合示范区等国家级规划存在,但毕竟都处于初始阶段,再加上每次新的规划动态都会沦为各楼盘炒作的噱头,导致现在已经吸引不到本地居民的购房欲望。
当然,前段时间的异地销售也曾支撑起了楼市发展,但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由此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引起了上合、青年湖等片区的降价潮,当然在降价幅度这方面,少海还是首屈一指的,+的降幅直接把整个少海片区抬到了胶州的最热门片区。
虽然前段时间某高档项目开盘,新楼座2.1万的均价稍微拔高了些许整体房价,但在整体的下跌趋势中,还是有点微不足道的。
其他其他
即墨的形势跟胶州有点像,城阳因为共有产权的事还处于波动状态,但价格稍有下滑,平度与莱西的市场相对于更加稳定,波动较小,这些我们就不去多做解读了。
综上所述,在市场环境的层层抵消中,虽然主城区的高端产品价格成为了影响本次房价上涨主导因素,但其他区市的内部抵消也同样不可或缺。
波动的市场下什么才是决定性因素?
对于现阶段的购房者而言,处于波动的市场环境下,房价才是王道,只有市场平稳了,人们才会去看户型等其他因素。
那决定房价的因素都是什么?通俗点来讲无外乎就是:人、财、物和*策。
人主要就是整座城市的流入人口,只有人来了才能带动购买。
财主要是指城市人群的购买力,也就是说你手头的闲钱,购买力旺盛才能带来购买需求。
物主要指房子,一是数量一是质量,数量太多就会增大供求关系,胶州就是一个典型,而质量呢,根据上面的描述也可以看得出来,高端项目的价格相对都会较高,虽然凭单个项目达不到影响房价的能量,但架不住现在改善的潮流趋势,以后这种项目会越来越多,对于房价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最后便是*策,虽然全国在施行一城一策,但整体还是以房住不炒的维稳态势为主,深圳毕竟只属于少数,所以在*策方面短时间是不用考虑很多的,更何况还是在一个城市。
所以说这房价的涨跌在区域内看还是很明显的,这里我们便说一下价格变化两端的情况:主城区人多地少,所以在供应量上升后购买力便随之上升,价格便水涨船高;郊区地多人少,所以在购买力有限的提前下供应量却还在上升,这便是郊区降价的原因。
再看看年那些买涨不买跌的的接盘侠们,现在不一个个的都欲哭无泪?高价位接手,看着现在这房价下跌资产缩水,还能像当初那样满面春风?
所以说,有时候这房子吧,你画出来这么多条条框框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是没啥用的,这时候只有价格,才是真正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