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上游的宁夏,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这里呈现出高原、平原、丘陵、河谷等丰富自然景观。近日,中国报业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宣传部主办的“砥砺奋进60年——全国主流媒体宁夏行”大型采访活动,聚集了多家中央主要媒体,以及部分地市级主流媒体、港澳台地区部分主流媒体、部分网络媒体的多名新闻人,一起见证宁夏的巨变。今日,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带你采风,一睹宁夏新貌。
宁夏城市新貌
最好的枸杞
国内最好的枸杞出自哪儿?是的,在宁夏。同心县,就是宁夏发展有机枸杞种植和枸杞深加工的重点区域之一。那里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同时也是典型的“老、少、贫”地区。
如何将恶劣生态环境转化成持续发展的“绿地”?当地*府人员告诉我们,该县丘陵、沟壑、山地、沙漠等地貌类型多样,这些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枸杞产业,做到了移民搬迁、精准脱贫与引进企业同步共建。最直观的变化是,当地建立了鲜果枸杞冷链物流快递,干果、枸杞酵素、口服液、糕点等产品,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等地。
*河水灌溉下的甘甜枸杞
同心县的枸杞味道甘甜、颗粒大、色泽饱满,是宁夏特产中的一张金名片。这里枸杞有早、晚熟之分,由于通风好、日照条件丰富、*河水灌溉,在人们悉心培植下,原本有限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枸杞生长的好环境。
*河水灌溉下的甘甜枸杞
走访当地枸杞发展大户了解到,当地枸杞采摘、加工等工作门槛较低,经过专业培训后的妇女和老人,可在枸杞生产加工厂找到适合的工作,并拿到实时结算的工资。
宁夏枸杞产业的崛起,为当地人带去了增收的途径,例如按季采摘、分类、筛选枸杞后,再对枸杞进行加工,生产岗位滚动轮换,常年供应给当地人就业。
“渠道博物馆”
年10月10日,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灌溉委员会执行大会上,宁夏引*古灌区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大会上肯定,宁夏引*古灌区是宁夏平原2余年来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具有独特、创新、科学的引水工程结构。
宁夏秦汉渠管理处灌溉管理科科长陈晓波说,河东灌区(也称秦汉渠灌区)自秦汉开渠以来,因有*河水灌溉,年种年收,岁无旱涝之虞,秦汉二古渠和都江堰、灵渠并称为我国最早的重点水利工程。人们多知宁夏是“长城博物馆”,却少知它“渠道博物馆”身份。
宁夏古渠具有独特的引水工程结构
游人少知,宁夏古渠带来了原始农业的文明曙光,据当地有关资料记载,秦灭六国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诸侯各国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始筑坝引水灌田的历史。汉武帝时,大批内迁移民与当地民族屯垦挖渠,引川谷以溉田,是大量“地固泽卤”之地变成良田,标志着当时宁夏地区已由游牧经济转变为以灌溉农业为中心,并与牧业相结合的农牧经济。
宁夏古渠具有独特的引水工程结构
历史逐渐累积,宁夏就这样成为*河上游的最大灌溉区之一。
陈晓波提及,从远古走来,宁夏古渠曾面临水利设施简陋、渠系凌乱、供水保障能力低等发展局限,加上河洪、山洪时有发生,宁夏水利曾面临百废待兴。而如今的宁夏古渠,已完成秦渠、汉渠、东干渠.54公里砌护任务,整修渠堤.7公里;完成汉渠、东干渠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36.3公里,新植护堤树木3万余棵;建成秦渠农场渠52座斗口测控一体化闸门……
宁夏古渠具有独特的引水工程结构
可以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水利开发建设史。
葡萄酒业一路芬芳
为推动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发展,宁夏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第一个葡萄产业发展局。由于出产地纬度相近,宁夏贺兰山东麓常被冠以“中国波尔多”之称,其中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被誉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葡萄酒产区”和“中国葡萄酒第一镇”。
一望无边的葡萄地
葡萄地绿绿葱葱一望无边,成排橡木桶在神秘庄园洞里陈酿,不同的橡木桶赋予葡萄酒不一样的香气……我们所参观的宁夏汇达酒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规模已达亩,采取“酒庄+基地+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产业链带动农户户增收。
成排橡木桶在庄园洞里陈酿
这只是当地发展葡萄和葡萄就业脱贫致富的缩影,我们所见的宁夏葡萄酒产业,从产地到酒庄,一路伴随芬芳。
据悉,近年来,红寺堡区加大*策扶持、加强科技服务,葡萄种植规模达到10.6万亩,注册葡萄酒企业42家,培育形成了千红裕、罗山等30多个葡萄酒品牌,年生产葡萄酒0余万瓶,综合产值超过4亿元,44款葡萄酒先后在国际国内大赛上获奖。-年度中国葡萄酒市场白皮书发布会上,宁夏红寺堡产区葡萄酒斩获了第九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15项大奖。
发光发热的“向日葵”
宁夏地势海拔高、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高,属于太阳能辐射高能区,盐池县则是宁夏的光热资源大县。由于光伏发电也是时下的新兴产业,当地*府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于年规划了高沙窝、王乐井两个光伏产业园,引进中民投、晶澳等大型集团公司进行开发。
在中民投宁夏(盐池)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成片的太阳能板排排陈列,眼前景象,有着游人所想象不到的壮观,它们就像追逐阳光的“向日葵”,为当地人们带去希望。
当地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成片的太阳能板朝着希望的方向。
该示范区工作人员介绍说,该示范区总投资亿元、建设发电总规模0兆瓦,项目一期0兆瓦于年9月全面开工建设,首批兆瓦已于年6月成功并网发电。这里的太阳能板,每天追逐着太阳的方向适时调整方向,同时,太阳能板还能起到防风固土的效果。该示范区正规划与工业旅游、科普教育、产业扶贫相结合。
此次全国主流媒体宁夏行,在宁夏银川、吴忠、固原、中卫等地展开,感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风俗习惯的人们,在这里扎根生活、扎根创业的精神风貌。今日的宁夏,以崭新姿态迈入新时代。
重庆晚报·慢新闻全国爆料(),爆料邮箱:
qq.